福師22年秋學期《比較文化學》在線作業(yè)二【標準答案】

可做奧鵬全部院校在線離線作業(yè)畢業(yè)論文QQ:3230981406 微信:aopopenfd777

發(fā)布時間:2022-10-20 19:55:59來源:admin瀏覽: 11 次

福師《比較文化學》在線作業(yè)二-0004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5 道試題,共 30 分)

1.以下對科學、科學史、科學革命的描述錯誤的是(?。?。

A.科學是指比較人類長期積累下來的系統(tǒng)的自然知識。

B.現代科學的宏偉大廈,是人類心靈最偉大的勝利。

C.科學革命,由科學的新發(fā)現和嶄新的科學基本概念與理論的確立而導致的科學知識體系的根本變革。

D.科學革命是對科學體系的簡單改良。

 

2.( )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A.文化傳統(tǒng)

B.文化傳承

C.文化基因

D.非物質文化遺產

 

3.( )消費主義文化是西方國家進入消費社會后所出現經濟與社會生活形態(tài)。

A.大眾文化

B.通俗文化

C.消費文化

D.亞文化

 

4.當文化陷入一個統(tǒng)治和反抗的過程并成為政治斗爭場所的時候,它才具有政治的性質和功能,成為一種( )。

A.文化政治

B.文化戰(zhàn)爭

C.文件經濟

D.文化科學

 

5.以下對戰(zhàn)爭的描述錯誤的是( )。

A.戰(zhàn)爭的根源在于對自然環(huán)境的爭奪和人類的生物本性。

B.戰(zhàn)爭是在奴隸社會后期出現的。

C.私有制、階級壓迫和經濟利益的沖突,成為發(fā)生戰(zhàn)爭的基本根源。

D.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是現代戰(zhàn)爭的根源。

 

6.( )習得指本族語(母語)習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語言學習,主要研究中介語(Interlanguage)、學習者心理、學習者文化、社會情景等。

A.方言

B.標準語言

C.第二語言

D.媒介語言

 

7.( )又稱集體文化,指與主流/主導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指在主流/主導或總體文化的背景下,屬于某一區(qū)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

A.大眾文化

B.通俗文化

C.消費文化

D.亞文化

 

8.( )是一種借喻,指先天遺傳和后天習得的,主動或被動,自覺與不自覺而置入社會主體的文化最小信息單元和最小信息鏈路,主要表現為信念、習慣、價值觀等。

A.文化傳統(tǒng)

B.文化傳承

C.文化基因

D.非物質文化遺產

 

9.文化的地域類型可分為大陸文化、海洋文化與島國文化,( )代表首推英國和日本。

A.大陸文化

B.海洋文化

C.島國文化

D.半島文化

 

10.“文化圈”根據不同的文化表征標準則有眾多種劃分方法,按( )劃分為澳大利亞飛去來器、東南亞吹箭筒等文化圈。

A.婚姻生活

B.地區(qū)

C.人種

D.物質文化

 

11.( )是對新的現象、新的活動、或新的事物的觀察,并通過抽象思維和日常經驗所獲得的先在知識提供新的理由來解釋這些認知/知識。

A.創(chuàng)新

B.創(chuàng)造力

C.發(fā)現

D.發(fā)明

 

12.文化傳播有不同的分類方式,( )指通過個人或群體的遷移活動。例如,移民、軍隊、征服戰(zhàn)爭等,把他們原有的種族/民族文化傳播到新的文化地域。

A.接觸傳播

B.擴展散播

C.刺激性傳播

D.遷移散播

 

13.( )指文化形成、擴散后形成的同一或者相近的文化類型在地理空間上的構成形態(tài),以及文化區(qū)域重疊時的文化整合。

A.文化傳播

B.文化變遷

C.文化區(qū)域

D.文化創(chuàng)新

 

14.( )指人類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人們與社會、國家的關系和行為的秩序規(guī)范。

A.政治

B.倫理

C.公正

D.正義

 

15.( )是指一地區(qū)、一社團、一個國家中新近涌現的,被大眾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A.大眾文化

B.通俗文化

C.消費文化

D.亞文化

 

二、多選題 (共 15 道試題,共 30 分)

16.以下對風俗的描述正確的是(?。?。

A.風俗是一個文化區(qū)域內歷史形成的,部族、種族、民族的行為習慣、風俗、節(jié)日、傳統(tǒng)、禮儀、行為規(guī)范等。

B.風俗對社會主體有一種明顯的制約作用。

C.由于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生活方式差異、物質條件,因此風俗是多樣的,隨時代而變遷。

D.經濟、政治、宗教等深遠地影響了社會風俗。

 

17.威斯勒爾認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 )、神話與宗教習慣、家庭與社會體制、財產、政府、戰(zhàn)爭。

A.語言

B.物質特質

C.美術

D.科學知識

 

18.人文社會科學的認識功能主要包括( )兩個方面。

A.感知能力

B.評價能力

C.解釋能力

D.預測能力

 

19.以下對文明的描述正確是()。

A.文明首先是一個時間范疇,也是一個地域范疇。

B.文明指從人類歷史上沿襲下來的器物與制造工藝、語言與交際、觀念體系、信仰體系、道德法律、文化制度等的構造形式,尤其是城市發(fā)展、社會分層、象征性的溝通方式(文字等書寫體系)。

C.與原始文化相反,文明是一個所謂的“高級的”、城市中心式的社會文化形態(tài),突出了社會—政治—經濟特征,而且文化精英在社會文化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D.文明也指一個社會發(fā)展成一個集中的,都市化的,分層結構的過程。

 

20.以下對工匠精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工匠精神指一種精工制作的意識,一個產品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每道工序、每個細節(jié)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專注、精確、極致、追求卓越。

B.工匠精神不僅是一項技能,也是一種精神品質。

C.工匠精神要求企業(yè)的產品實現高度的精細化,其員工追求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

D.工匠精神不單代表著一種新的生產理念,它也是中國制造業(yè)的轉型方向。

 

21.以下對社會結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社會結構包含多種含義,是人類社會中真實存在的有形實體,社會結構指穩(wěn)定存在的社會團體。

B.社會生活在不斷地更新社會結構。

C.社會結構通過制度關系及規(guī)則限制來制約著人們的社會行動。

D.人們在自己的社會行動中將不斷產生新的需求并以此來影響、規(guī)范和調整人們的行為規(guī)則以及社會制度,進而使社會結構發(fā)生變化。

 

22.文化區(qū)域可分為( )。

A.形式文化區(qū)

B.功能文化區(qū)

C.鄉(xiāng)土文化區(qū)

D.地形文化區(qū)

 

23.以下對經濟文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經濟文化指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或一個企業(yè)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某種文化觀念、歷史傳統(tǒng)、共同的價值準則,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信念等。

B.經濟文化一般由行為文化、心理文化、物質文化構成。

C.經濟發(fā)展過程決定著文化發(fā)展的結構、類型。

D.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發(fā)展思路不同,對文化發(fā)展的投入不同,文化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集約化程度就不同,文化的服務能力和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水平必然不同。

 

24.以下對宗教極端主義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宗教極端主義是一個政治學概念,“在宗教名義下的極端主義”,即“為達到一定目的而以宗教名目活動的極端主義”。

B.宗教極端主義絕對排斥一切異質文化和一切異教信仰,進而對之沖擊、拒絕、打殺、毀滅一切異質文化和一切異教信仰的載體或象征物;即便是那些與它同質的文化和信仰,由于與自身極端的思想觀念具有一定差距或區(qū)別,同樣會受到排斥、打擊。

C.宗教極端主義在本質上是違背宗教教義的,采取暴力至上的立場。

D.恐怖襲擊、民族分裂主義已構成當代宗教極端主義活動的主要內容。

 

25.對后殖民主義的觀點和評價表述正確的是( )。

A.后殖民文化批評是1970年代興起于西方學術界的一種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學術思潮。

B.后殖民主義認為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以及藝術的價值與傳統(tǒng)具有一種強烈的優(yōu)越感,并作為跨文化的普適性標準,被認為是居于世界文化主導地位的。

C.后殖民主義批評涉及東方主義與西方主義的問題、文化霸權與文化身份、文化認同與闡釋焦慮、文化殖民與語言殖民、西方藝術標準與異國情調、跨文化經驗與歷史記憶等問題。

D.后殖民文化批判理論深刻地揭示了當代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沖突的內涵和實質,以及這種文化沖突與殖民主義統(tǒng)治的歷史聯系,有利于我們

 

26.人們根據文化中的一個或者某些顯著特征,劃分出不同功能的文化類型。例如,以人類生活器具為標志,人們把原始文化劃分為( )。

A.石器文化

B.彩陶文化

C.青銅文化

D.現代工業(yè)文化

 

27.公正/正義包括( )。

A.分配正義

B.程序公正

C.互動公正

D.信息公正

 

28.亞文化分為人種的亞文化、年齡的亞文化(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生態(tài)學的亞文化( )等。

A.城市文化

B.郊區(qū)文化

C.鄉(xiāng)村文化

D.階層亞文化

 

29.文化源地有( )兩種。

A.文化傳播源地

B.文化變遷源地

C.文化事物源地

D.文化系統(tǒng)源地

 

30.以下屬于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的是( )。

A.表達自由

B.信仰自由

C.免于匱乏的自由

D.免于恐懼的自由

 

三、判斷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31.到20世紀后半期,技術被定義為“人類改變或控制客觀環(huán)境的手段和方法”,人類在制造工具的過程中產生了技術,而現代技術的最大特點是它與科學的結合。

 

32.國際關系研究國際社會之間的外交事務和關系,如國家、政府國際組織、非政府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等。

 

33.小約瑟夫·奈《變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質》、《軟實力》、《美國定能領導世界嗎》提出了“軟實力”概念。

 

34.由于交流者的文化差異而產生的障礙/誤解可能導致交際失誤,甚至出現“文化休克”現象。

 

35.漢語普通話是以南方方言(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標準現代漢語。

 

36.1970年代以后所形成的后現代消費文化是消費主義文化的進一步延伸和發(fā)展。

 

37.文化的產生與發(fā)展,與地域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文化總是總是表現出顯著的地域性特征。

 

38.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是現代戰(zhàn)爭的根源。

 

39.節(jié)慶或者節(jié)日風俗是社會文化中極其重要的部分。

 

40.愛婚姻、禮物、飲食、建筑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有繽紛多彩的表現形式。它們是社會生活(即文化)的組成部分。

 

41.比較文化學是對不同文化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史與文化形態(tài)的比較研究,是比較分析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類型,以及對跨文化交際、國際間交往行為的研究。

 

42.2004年,國家統(tǒng)計局對“文化及相關產業(yè)”的界定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

 

43.文明只是一個時間范疇,不是一個地域范疇。

 

44.民粹主義即精英主義,是相對于平民主義而言的。

 

45.西方所謂普世價值、普世主義只是在話語霸權掩蓋下的極端自私的國家利益。

 

46.島國文化集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之特點,對內有很強的凝聚力,對外又有很強的開放性。

 

47.中產階層是指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以及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的階級(或階層)。

 

48.文明是與文化相關的概念,有時會與文化的概念相近,甚至被少數學者視為同一概念。

 

49.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

 

50.人的行為學是一種研究人類行動的學科,指人對于環(huán)境及他人有所反應而表現出來的行為。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作業(yè)咨詢 論文咨詢
微信客服掃一掃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