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春福師《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專題》在線作業(yè)二【標準答案】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1.首先提出“言文合一”的是
A.胡適
B.梁實秋
C.黃遵憲
D.李叔同
2.曾被人譽為 “中國新文學”的“第一暢銷小說”的是:
A.《霧》
B.《雨》
C.《電》
D.《家》
3.“ 先鋒小說 ”的起點是 ()
A.《拉薩河的女神》
B.《你別無選擇》
C.《紅高粱》
D.《爸爸爸》
4.《一地雞毛》的作者是:
A.劉恒
B.方方
C.劉震云
D.池莉
5.小說觀念的根本性變化始于()
A.《昕夕閑談》
B.《 江戶繁昌記 》
C.《昕夕閑談小敘》
D.《本館附印說部緣起》
6.我國最早的戲劇專門雜志是()
A.《安徽俗話報》
B.《二十世紀大舞臺》
C.《戲劇叢話》
D.《新戲劇》
7.詩界革命的濫觴起于()
A.黃遵憲
B.梁啟超
C.康有為
D.譚嗣同
8.文學改良運 動的終點是()
A.白話文運動
B.詩界革命
C.文學革命
D.小說界革命
9.《許三觀賣血記》的作者是:
A.莫言
B.洪峰
C.馬原
D.余華
10.()是姚斯 文學史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A.“現(xiàn)在接受”
B.“期待視野”
C.“先在理解”
D.“先在知識”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30 分)
11.下列哪些是 黃遵憲的主張()
A.“我手寫我口”
B.“以民間流行最俗最不經之語入詩”
C.“欲求于古人之外,自樹一幟”
D.“以舊風格含新意境”
12.裘廷梁詳細列舉了白話的益處有()。
A.“省力”
B.“免枉讀”
C.“便幼學”
D.“煉心力”
13.傳統(tǒng)的小說 包括一下哪些的因素
A.“語言”
B.“敘述”
C.“人物、故事、情節(jié)”
D.“意義”
14.在80年代末 被稱為“先鋒小說家”的有()
A.孫甘露
B.葉兆言
C.莫言
D.魯彥周
15.梁啟超從藝術效果的角度探討了小說對讀者所具有的心理感動力有()
A.“熏”
B.“浸”
C.“刺”
D.“提”
16.下列選項中屬于新紅學的特點的是:()
A.用杜威的實驗主義方法研究《紅樓夢》
B.搜求可以考定《紅樓夢》的著者時代、版本等材料
C.以胡適為代表
D.代表作是《紅樓夢考證》和《紅樓夢辨》
17.1917年2月, 陳獨秀發(fā)表《文學革命論》,公開舉起文學革命的大旗,用“三大主義”正式向整個封建舊文學宣戰(zhàn),即()
A.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
B.推倒雕琢的阿議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
C.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
D.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18.“小說界革命”在創(chuàng)作上的另一反響就是“譴責小說”的出現(xiàn),其主要代表作包括()
A.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
B.劉鶚的《老殘游記》
C.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D.曾樸的《孽?;ā?/p>
19.下列屬于魯迅的雜文集的是:()
A.《熱風》
B.《墳》
C.《華蓋集》
D.《華蓋集續(xù)編》
20.巴金小說雅俗共賞的原因是:
A.始終自覺關注讀者的接受因素
B.語義的明晰性
C.貼近時代與社會,貼近現(xiàn)實人生,表現(xiàn)廣大讀者所共同關注的話題
D.把讀者能否接受作為衡量創(chuàng)作成功與失敗的標準
三、判斷題 (共 15 道試題,共 30 分)
21.在早期的《滅亡》、《霧》等小說中,“家”是一種痛苦的記憶,是年輕人邁向新生的障礙;不過,《雨》中的李劍虹李靜淑父女的“家”則是例外,它是革命的搖籃,是年輕人走向進步的起點。
22.《寒夜》《第四病室》這些作品仍然保持著鮮明的政治批判色彩,簡單地張揚政治的反抗與破壞。
23.目標在于“以舊風格含新意境”,只“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的“詩界革命”,實際上是一場以新思想與舊形式的揉合雜拌為奮進目標的改革。
24.“新寫實小說”的正式命名 ,則始于《鐘山》雜志1989年第3期上開辟的“新寫實小說大聯(lián)展”。
25.左聯(lián)在和“自由人”、“第三種人”的論爭中,對文藝與政治、文藝的階級性的認識和闡釋上存在著嚴重的簡單化的傾向。
26.新寫實小說 之“新”,在于更新了傳統(tǒng)的“寫實”觀念,悖離了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的真實觀,改變了小說創(chuàng)作中對于“現(xiàn)實”的認識及反映方式。
27.新寫實小說 的敘事方式與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最根本的區(qū)別,就在于敘述者或隱含作者的視點產生了巨大的移位。
28.“隨感錄”是現(xiàn)代雜文的最早形式。
29.辛亥革命前的1910年,上海出現(xiàn)第一個職業(yè)劇團進化團,成員有任天化、汪優(yōu)游、陳大悲等,劇目也多是配合政治斗爭的。
30.何其芳的《胡風的反馬克思主義的文藝思想》,林默涵的《現(xiàn)實主義的路,還是反現(xiàn)實主義的路》便于1953年年初,分別刊登在第2期和第3期的《文藝報》上。
31.《寒夜》雖然仍采用作者常用的全知全覺第三人稱的敘事角度 ,但敘述者通過不定內聚焦與非聚焦手段的交替運用,盡量讓不同的故事人物表露自身心靈的合理化,從而為他們尋找出令人同情之處。
32.陳榮袞提出白話文是 “維新之本”的主張。
33.錢玄同在《我之文學改良觀》中提出改革韻文、散文和使用標點符號等建設性意見。
34.在接受《隨想錄》文本過程中,讀者普遍認同、肯定其文化思想史意義或文學史意義。
35.從《滅亡》到《愛情的三部曲》的《電》,巴金完成了對于理想英雄的人格神話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