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期末試卷A卷
學習中心 專業(yè) 學號 姓名 成績
一、選擇題(10分)
1、下列各字,屬于象形字的一組是( )
A.名 B.亦
C.老 D.目
2、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今義比古義范圍窄的是( )
A.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B.蘋蘩蘊藻之菜
C.東至于海,西至于河 D.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
3、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不屬于反義構詞的是( )
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間 B.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C.密子賤、漆雕開、公孫尼子之徒,亦論情性,與世子相出入
D.動靜以禮,則星辰順序
4、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副詞屬于自謙的副詞是( )
A.寡人聞之,敬以國從 B.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C.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D.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5、下列句子不屬于被動句的是( )
A.操吳戈兮被吳甲 B.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C.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D.國一日被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
二、填空題(12分)
1、東漢許慎的《 》是我國語言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說字義、辨識聲讀的文字學著作。
2、許慎關于指事字的定義是 。
3、古代動量表示法相對簡單,一般不用 詞,直接把 詞放在動詞謂語前作狀語?;?qū)恿吭~放在動詞之后作補語,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 ,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br/>5、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 , ,亦哀之矣。
6、 ,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 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7、鵬之背, 不知其幾千里也; , 。
三、釋詞題(11分)
解釋下列加著重號實詞的意義,說明下列加著重號虛詞的詞性和作用。
1、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拗
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4、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5、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6、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7、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8、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9、國而與之不為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橈。
10、于是鴟得腐鼠,g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四、翻譯題(22分)
1、小人莫不延頸舉踵而愿曰:“知慮材性,固有以賢人矣?!?br/>2、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shù)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3、靖諸內(nèi)而敗諸外,所獲幾何?
4、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
5、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6、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7、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9、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
10、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1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
五、(25分)
1、古代漢語介詞的特點。
2、分析下列被動句式的格式。
(1)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2)楚遂消弱,為秦所輕。
(3)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4)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5)志乎古,必遣乎今。
(6)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
3、分析下列此類活用現(xiàn)象。
(1)莊公寤生,驚姜氏。
(2)素善留侯張良。
(3)范增數(shù)目項王。
(4)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4、分析下列句中介詞“于”的用法。
(1)郄克傷于矢,流血及屨。
(2)子于是日哭,則不歌。
(3)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4)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
(5)敏于事而慎于言。
5、舉例說明反切的注音原理
六、綜合題(20分)
閱讀下面一面古文,解答下面的問題。
凡 聞 言 必 熟 論 其 于 人 必 驗 之 以 理 魯 哀 公 問 于 于 孔子 曰 樂 正 夔 一 足 信 乎 孔 子 曰 昔 者 舜 欲 以 樂 傳 教 于 天 下乃 令 重 黎 舉 夔 于 草 莽 之 中 而 進 之 舜 以 為 樂 正 夔 于 是 正 六 律 和 五 聲 以 通 八 風 而 天 下 大 服 重 黎 又 欲 益 求 人 舜 曰 夫 樂 天 地 之 精 也 得 失 之 節(jié) 也 故 唯 圣 人 為 能 和 樂 之 本 也 夔 能 和 之 以 平 天 下 若 夔 者 一 而 足 矣 故 曰 夔 一 足 非 一 足 也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咴唬骸岸∈洗┚靡蝗恕!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竽苤舸耍蝗魺o聞也。
1、分析句中加著重號詞的意義,虛詞說明其詞性及用法。(5分)
1)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之
乃:
2)得失之節(jié)也
節(jié):
3)及其家穿井
及:
4)吾穿井得一人
穿:
5)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于:
2、給文章前半部分加標點。(5分)
3、翻譯劃線部分。(10分)